就业视点:为什么宁可待业也要做“北京人”?
最近看到报上说,据统计局调查,一半的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实际收入低于期望值,六成高校毕业生即便毕业时在北京市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到基层、偏远地区及中小城市去就业。这让我深有感触,很想说几句大实话。 想当初自己考上北京的大学的时候,父母是多么欢天喜地啊,请客摆酒,比娶媳妇还热闹,他们乐观地以为,娃儿从此以后就成了北京人,可以扬眉吐气了。谁知,娃儿毕业后竟在北京无立锥之地,要去比家乡还要落后的地方才能找到工作,这让他们真的很难接受。 其实,宁可待业也不下基层,也怪不得北京的大学生们,毕竟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身体里涌动着社会的血的社会人,社会的主流观念不可避免地会在大学生们的心里刻下烙印。长辈、前辈们都会对他们说,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工作不要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北京的就业机会多得是,要看你愿不愿意等,而一旦去边远地区就业想要回北京那是难上加难啊,到时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选择题。有人也许会因此而责怪这些毕业生不够理智,但工作随时都可能有,而第一份工作往往是一个人一生的开局,只能有一次机会。因此,对于这些宁肯待业也不愿意下基层的北京大学生们来说,除了理解,我们不需要给予别的什么情感表达,片面指责就更不应该了。如果一定要责备什么的话,那就指责唯“京”独尊的社会观念吧。(记者 徐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