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技巧之企业选人的标准
面试技巧之企业选人的标准
专业并非最重要选才标准 首先以金融行业为例,尽管专业知识常被视为此行业的从业必备条件,但纵观该行业各公司的招聘方式,人际交往和社交礼仪似乎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花旗银行的面试过程就具一定代表性。有次银行通知应聘者前来终面,正值午饭时间,应聘者便被请到“银行家俱乐部”与花旗高管们共进午餐。 用花旗HR的话说,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不仅可以直接考察应聘者的社交礼仪、交流表达能力,更能间接了解其社会资源情况和对金融行业的了解程度。试想,若对银行业缺乏了解,应聘者该如何与共餐的银行管理层人士找到共同话题?而应聘者即使对银行业很了解,如果缺乏起码的就餐礼仪,甚至没见过多少“世面”,一遇这种场合便紧张过度,又怎能入银行高管的“法眼”?可见,一个看似平常甚至有些“优待”式的面试场合,其实暗藏“玄机”,不经意间已将银行业的各种基本招聘条件都概括其中。若你不了解该银行的选才价值观,就是手执各种从业资格证书,却很难在餐桌上与银行家顺畅交流,也只能惨遭淘汰。 上述几方面是金融机构重点考察的能力。不仅在花旗,国内某著名金融集团HR部门也侧重于对应届生进行人际交往和沟通表达力的考察;而且民生银行和泰达荷银基金公司均明确表示最看重应聘者的基本素质(包括责任心、沟通表达力、人际交往力、反应判断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总之,与人们平常想象的不同,各金融企业对专业技能的考察并非重点,反而更看重求职者的内在素质和外在礼仪。 面试强度及淘汰率均高 像咨询业这种高强度面试在很多企业均广泛流行,当然形式会有所不同。比如上述的那家著名IT公司,它招收的每位员工均要通过艰苦的多轮面试,并面对数位专业考官的“刁难”。而与金融、咨询等行业相似的是,这家公司不会过多考察应聘者的具体专业知识或从业经验(尤其对应届大学生而言),而是重点考核其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日常行为习惯,也就是HR经理们常说的“基本素质”。即使是考察专业知识,考官们也不会很直接提出问题,而是精心设计一些情景问题,并故意漏掉某些关键信息,以考察应聘者是否具备足够专业能力发现问题,还是粗心大意忽略了遗漏信息。考官们甚至还以一些看似“无厘头”的奇怪问题考察应聘者如何解决问题、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及沉着应对能力,等等。几轮面试下来,面试官团队中始终会有一位总考官全程跟踪整个过程,此人精通企业文化,并要保证招到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合格人员,此人还拥有一票否决权,以便保持高标准的招聘。 还有像旅游航空服务业、金融业也经常要采用“海选”方式招人。如港龙航空招收“空姐”时,常常要在数千人里选出100名左右,淘汰率非常高。其招聘手法经常是在一面时通过对应聘者基本素养的考察,大量淘汰到只剩下不到千人,之后在二面时通过集体面试(通常20人一组),让大家分组讨论、畅所欲言,HR会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淘汰掉那些过于自信或过于自卑、沟通不畅、声音不悦耳的候选者;到了三面,候选者将只剩下三四百人,考官会将她们分为5人一组,并考察其服务礼仪,从中留下一半左右人选。最后再反复筛选,挑出100人左右。像这种几百比一的高淘汰率的面试如今在各行业都普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