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什么不愿招聘应届毕业生?
说起这个话题,可能会遭受到一些人的反感。作为一个企业来讲,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性,就是接纳和培养一些毕业生,使他们尽快的在社会上得到锻炼,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这里所要讲的,不是关于企业应届毕业生的培训成本的问题。我所工作过的几家公司,都是北京的一些中、小企业,员工的规模自20人到200人不等,公司的性质为股份制、外资企业等。这些公司在北京很普遍,应该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在我分管人力资源的时间里,一般都是要求给予应届毕业生招聘快速通道,让人力部门尽量节省被招聘人员的时间,合格则很快录用,不合格也尽早给予明确答复,以便毕业生再去找其他工作。在北京这样的一个城市,生存压力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是很大的。
投递简历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投递简历了,说明你应该对你应聘的公司、职位有所了解,认同该公司、该职位才投递简历。而事实上做到这些的应聘者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大部分人直到坐下来谈的时候,还对自己应聘的公司和职位毫无了解。这样,招聘单位也只能再介绍一下自己的公司和职位,同时更多的听取被应聘者自我介绍,在沟通起来缺少互动性。如果有应聘者对招聘公司稍微了解一些,双方沟通起来就容易,应聘者也比较容易在感情上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更重要的是,说明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具有了准备前期工作的职业行为,也会更容易的被看好。另外一部分人,就是在接到面试通知以后,单方面失约面试。这说明投递简历具有盲目性,同时也失去了一次工作机会,因为没有直接接触,毕竟失去了直接沟通彼此了解的机会。
面试迟到主动要求更改面试时间
遵守时间是一个良好的承诺,这个细节很很重要。也许你的面试会有几个,但是不要忘记你的承诺是有先后顺序的。凡是不能遵守面试时间的人,在后来的工作验证中,都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细节决定了成败。
薪金要求超过市场范围
应届毕业生的最大特点是,在简历中把待遇要求的很好,但实际能力会与其要求的薪水不成正比。我所工作过的公司一般毕业生工资水平应该是2000-6000之间,在北京这个城市应该是较好水平。但也有个别应届毕业生把月薪要求5000以上的,但看看简历,也没发现在工作能力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样的简历,一般不会被通知面试,因为通知面试了,就是用人单位接受了你的要求,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双方接受条件的基础上一般才通知面试的。北京应届毕业生的工资一般应在1500-3000为宜,学习经历和工作经验有一个过度的过程。有的毕业生会认为我本科毕业了,在读书的期间家庭对教育的投资比较高,那么现在毕业工作了就应该得到一定回报。教育的成本是国家的教育机制决定的,在短时间内企业一般是没有能力接受的,自然不会认同。另外有的同学可能会考虑在北京的生存成本,所以根据这个开具薪水要求。殊不知,有多少成功人士当初在北京还住过地下室呢?一个员工在某公司工作,不是公司能付给你多少薪水,而是通过公司给你的这个平台,看你究竟能赚多少钱。相信有能力的毕业生,都是塌实的学习工作经验,从而完善自己,在毕业一、两年以后通过自己的能力提高来提升自己的薪水,而不是现在。
工作浮躁不稳定
一般来说,刚毕业的大学生,对工作的认知程度比较差,还不是很适应紧张的工作节奏。工作时间打私人手机电话,频发短信,都是一些不良的习惯,八小时之内很难把精力集中在工作氛围当中,会觉得自己和工作很难融合。另外,有人会把工作想得神秘,一旦发现工作只是围绕一定的事件周而复始的重复,会觉得很单调和乏味。最后的结局就是厌倦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想换工作换行业,在毕业后的一定时间内还不能给自己有相对定位。不同行业之间的工作性质差别是很大的,换了另外行业的工作,有些工作就必须从头再来。
找工作难企业招聘也难
究竟是工作不适应自己,还是自己不适应工作呢?从各方面综合来看,近年来海外留学归来的学生,能力比以前有所下降,全日制高校的毕业生,要好于其它渠道毕业的毕业生,但这不意味着绝对情况。从两年内毕业生的工作经历来看,频繁更换工作,有的一至三个月就换了一个公司,最多在一个公司稳定工作的时间都不超过半年。每个公司在应届毕业生上都有培训的成本,也就是说在短时间内这些员工并不能给公司创造利润,是公司的老员工在承担着你的工资。2005年夏季,我所在的公司决定招聘应届毕业生来解决公司的人力资源不足问题。先后招聘了20多个应届毕业生,半年内基本走掉一半以上。某员工在公司组织集体活动的时候,竟然自行和老外举行私人会晤,毫无团队观念,结果被公司辞退。有一位北科大研究生毕业的员工,几乎每周都有一次因迟到发短信请假,如今这位员工不知道怎么理解发短信请假和经常迟到问题。有的员工根本不能胜任工作上的一般压力,三个月试用期一到就坚持不住了。还有的员工根本无法定位自己的工作,始终思考是自己不适应这个工作还是这份工作不适应自己的问题。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目的,在于应届毕业生具有灵活的头脑,具有可塑性,可以很好的执行公司的战略。结果是人都不在了,还谈什么战略呢?出于对人力资源工作的思考,公司后来对部分员工进行跟踪调查,发现离职的应届毕业生要么短时间内没有找到工作,要么工作薪水还不如离职前的公司,这个问题很值得毕业生反思。公司在后来招聘到一些具有两年左右工作经验的员工,这些员工对工作的认知和一般工作压力上显得很从容了,而且工作也很稳定。两年的时间,是什么让一个应届毕业生变化如此之大呢?那就是社会和工作的历练,两年的时间确实改变了一个人。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想给员工足够的空间,让员工能够充分的发挥。会有企业不喜欢有能力的员工吗?答案是完全否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制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得人才者得市场,这是现代企业的共识。人力问题也是困扰着很多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公司通知你面试的时候,已经是对你进行了初步肯定,那么公司一旦录用了你,你会很好的执行你的承诺吗?或者说在你心中有这个承诺吗?在中关村,十年前的时候企业可以边学习边发展,市场可能给予企业这样的一个机会,在今天,市场不再给企业这样的机会了,企业一上来,就需要“在跑道上跑步前进”,否则企业就是市场淘汰对象。有更多的应届毕业生都不明白企业为什么都要有经验的,那是你的诚信不够。或者说也许你的诚信很好,但是更多的应届毕业生把你们的诚信给悔掉了。现在的人才准则是,谁很快合格了,谁优先进入工作状态,这个时间对毕业生来说,也许是半年、一年、两年,有的人可能更长。有能力的人也许今年拿1500月薪,但明年可能就拿3000月薪,五年以后也许就自己创业了,而不是今天你给我1500月薪觉得太少,我不做你的工作。人必须知道今天你仅仅值多少钱,而明天我要通过努力多赚钱。
李开复博士说
李开复在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中曾经说道,“从诚信谈起”。李先生所说的“诚信”,我理解为首先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首先对自己“诚信”,对自己“诚信”,就是脚踏实地的工作。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正直,用自己的创造和服务,得到社会和他人认同,同时也实现自身的价值。大学生要和所有的老员工一样,生活在一个群体之中共同努力,这就是“团队精神”。同时,也要做一个主动的人,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持之以恒。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公司、甚至是一个国家,团队精神都是非常关键性的。微软公司在美国以特殊的团队精神著称。象Windows 2000这样产品的研发,微软公司有超过3000名开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参与,写出了5000万行代码。没有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没有全部参与者的默契与分工合作,这项工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