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挖井术--定位你的井
“定位”——挖井的关键 最佳潜能区决定你可能作得优秀和卓越的领域。“努力”不一定有结果,努力可以做得“很好”,但如果不是自己的潜能所在,不能做到“卓越”。如,大音乐家贝多芬再努力,恐怕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拳击手。 A、角色定位 过去职场上存在太多的理论书籍和培训,引导我们进行专业定位、职业定位、行业定位或职务定位,他们都没有错,但都是一些片面的,或者表面的功夫,因此导致了很多人全力以赴还是未能成功。因为他们忽略了更加本质的内容:七分人事的努力是否符合自己的“三分天”!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从专业定位、职业定位、行业定位、职务定位观念向角色定位观念转变:在团队中,在公司、在社会,在生活圈周围,你正在、你希望、你可以充当什么角色?他们必须是符合你“三分天”的角色。 B、行为转变 a、从“三分天”出发,从自己拥有的优势和劣势出发,定位自己的角色,不要做不切实际的梦想。“定位”原理符合社会分工的规律。最佳潜能区成为主要开发区,但如果某一缺点成为屏障,要全力清除它。而某些“命中注定”、不能改变的劣势,我们在做自我规划的时候,要努力回避它。例如,你对音乐有非常优秀的感觉、理解和把握能力,但是你天生声带有问题,那么,这不是缺点(注意:本书缺点的定义是“可以改变”的;而劣势是指“不可改变”的),而是劣势,你就千万别梦想做个歌唱家,否则,跟随你一生的只有不断的失败和打击。但是,你可以努力于成为一个作曲家、演奏家、音乐家。 b、从“不断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足”向“发挥自己的三分天”(80%精力发挥优势,20%精力投入于改变缺点,记住:千万不要主次颠倒!)转变行为。过去,很多成功学的理论和职业机构的专业培训,都告诉你:“你没有成功是因为有哪些缺点、劣势,从现开始,你必须按我教你的方法改变自己的缺点和劣势,于是你就能成功。”而当你没有成功时,你并没有认识到他在误导你,因为方法是正确的。可是,这正是可悲的地方——方法是正确的,可是方向却是南辕北辙!就如你感冒了,培训师给你的不是清凉茶,而是人参和鹿茸——而全世界总以为那是好东西! c、更加可悲的时,当你坚持了很久没有成功,而放弃努力时(其实是方向不符合自己而倍受挫折,最后“自我保护”的一种行为),你总是对他们自圆其说的结论深信不疑:“你没有成功,是因为你不能坚持!”——是的,因为你放弃了。看上去似乎确是如此!于是,成功学的大师们使得你不再怨天尤人,但却变成开始埋怨自己——“自己不努力啊,自己不能坚持啊,怪谁呢!就是因为这样,我才不能成功的,假设我努力,我会成功的!”——于是,慢慢的你成为阿Q。虽然你不能走阳光大道,但你本来可以走乡间小路,可是伟大的成功学却把你赶进死胡同!伟大的成功学就这样扼杀了你的成功! d、成功角色定位的核心:不可代替性。笔者几年来对数百名成功人士的跟踪研究发现,他们的成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某个时段某些方面某个范围内能作到“不可代替”。不管他们是来自大企业的老板、成功的政治人士、还是市井里做豆腐做得名声远播的档口小老板,都具备某种程度某种范围某一时间内的“不可代替”。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因此,无论你处于哪一职位,哪一行,只要适合你的潜能,你就应尽力做到卓越,做到不可代替,成为“状元”。而不要将不符合你“三分天”的职位定位成目标。不可代替性要求在自己的角色定位上出类拔萃。 “不可代替”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是说一定要做到全世界独一无二。某一角色是在一定范围内(例如某行业中)别人难以代替的,就是不可代替。例如,西安某市场的“豆腐李”,做的豆腐就特别出名,每天人们都是排队买豆腐,而且他的豆腐价格是别人的三倍。他在这个区域的地位不可代替。后来他把秘方授权给一些高级餐厅使用,收取一定的费用,这样,也为自己挖了一口井。 不可代替具有时间性。这一点千万不能忽略。今天是独一无二,如果不思进取,明天可能倒数第二。我们要用这一观念指导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角色能力的发展,防止养尊处优,不思进取,我们自己的“井水”才能随着时代的步伐同步、发展、优化和积累。 我们终于知道了,很多人之所以能成功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是因为他们在挖的过程中,首先挖出自己“三分天”的井源(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碰巧的),进而正确地定位自己的井,遵循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智能结构,深入拓展自己的最佳潜能,再而充分利用、发挥自己可以控制的主客观优势(包括各种外部资源),挖出自己的井。 定位是一个关键,“豆腐李”、科克的井是“水缸型”的井,Cisco的钱伯斯,盛大网络唐俊的井是“水池型”的井;比尔·盖茨,李嘉诚的井,是“水井型”的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