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怀化人才网登入|新手指南

低保不是养懒金 毕业生应力所能及地创造价值

作者: 【 】 浏览次数:10924

一些大学毕业生和家长表示,转变就业心态胜于领“低保” 很多企业、公司需要有经验的人才,需要甘于从事基础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对于那些动不动就要高薪、提优厚待遇要求的学生,用人单位很难与其达成录用意向。仅从谋生而言,大学毕业生没有任何理由“活不下去”。一个人的发展,应该是梯次进步、逐渐抬升的过程,可惜当前许多大学毕业生还认识不到这一点。 新华社郑州9月28日专电(记者刘海 郭久辉)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申领最低生活保障的新规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今年6月1日,教育部、民政部等14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强调9月1日后,仍未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可到户籍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民政部门可给短期内无法就业、生活有困难的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可领“低保”让未就业毕业生吃了“定心丸” 暂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可以领“低保”是国家“雪中送炭”之举,缓冲一些未及时就业的毕业生的生活压力。在记者随机采访中,不少大学毕业生对这颗“定心丸”表示欢迎,也有不少毕业生提出,大学毕业生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立志服务社会,而不应笑纳“低保”。 23岁的王雅是四川师范大学外事学院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刚找到一份月薪千元的工作。“我的一些同学仍‘漂’在成都,工作无着落,食宿都成了大问题。”王雅说,如果每个月能领到200元钱的“低保”,就不用愁生计,可以慢慢地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了。 然而,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对此却有不同的认识。正忙着四处参加应聘找工作的河南农业大学应届毕业生齐新明表示,宁愿打零工挣生活费,也不会去登记失业、申领“低保”。 四川大学环境学院的毕业生刘深认为,如果总是想着找不到工作可以吃“低保”,有可能会变得懒惰,失去进取心。 而据“四川在线”网站近期对“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可领‘低保’”的民意调查,有42.04%的网民认为“正常,大家皆为普通劳动者”;39.74%的网民认为“难堪”;选择“反对,努力择业无需低保”的有18.23%。可见,对政府这一“雪中送炭”之举,网民也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据郑州、成都等地的民政部门反馈,近一个月来,并未收到大学毕业生的“低保”申请。郑州市民政局低保处工作人员姬先生介绍,9月份以来,时有市民咨询这一政策,但没有收到申请。 “低保金”不是“养懒金”,大学毕业生应力所能及地创造价值。 郑州市一位高校毕业生家长、企业退休职工何明认为,这个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不赞成自己的孩子因暂时没找到工作就进行失业登记,申请“低保”。全家人含辛茹苦把孩子供到毕业了,却要靠“低保”生活,太让家长心酸了。 据了解,按照有关规定,高校毕业生要想得到“低保”,必须首先到劳动部门进行失业登记,劳动部门提供两次就业机会都不能实现就业,劳动部门才出具失业证明,凭失业证明,并经户口所在社区调查,确认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保障线,才能得到“低保”。 “‘低保金’不是‘养懒金’。”河南省民政厅低保处处长李长训认为,“低保”政策是政府针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居民的社会保障。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所有符合条件的社会成员都可享受“低保”。 李长训指出,目前河南省享受“低保”的,七成以上是家中有重病患者的低收入者,及孤寡老人、残疾人等不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对年富力强、有知识的大学毕业生而言,“低保”只是政府救急解难的保障,有了这种保障,应以更积极的心态,去迎接生活的挑战。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唐钧认为,国家出台这一政策是为解除大学生求职的后顾之忧,但如果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非但不能为社会分忧,反而靠“低保”生活,不利于社会进步。有责任感的大学毕业生应力所能及地创造价值。 出身农民家庭、尚未找到固定工作,靠为两家企业做营销员赚取生活费的河南省中医学院应届毕业生张伟明乐观地说:“其实,如果不挑挑拣拣,肯吃苦,高校毕业生都能找到月薪远高于‘低保线’的工作。”   仅从谋生而言,大学毕业生没有任何理由“活不下去”。 一些接受采访的家长认为,孩子上了大学后,家庭、社会对孩子的期望值都提高了。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大学毕业生怎么能去干体力活呢?再怎么也要当个公务员、进个大公司,才符合大学毕业生的身份。 “谁说大学毕业生就不能干体力活呢?”采访中一些专家认为,有的家长和学生的传统观念禁锢了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观念,错误地认为进入“三大”(大城市、大公司、大机关)才算是找到好工作,找不到这样的“好”工作宁愿吃“低保”,但是靠一年半载的低保金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吗?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光伟认为,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很多企业、公司需要有经验的人才,需要甘于从事基础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对于那些动不动就要高薪、提优厚待遇要求的学生,用人单位很难与其达成录用意向。仅从谋生而言,大学毕业生没有任何理由“活不下去”。一个人的发展,应该是梯次进步、逐渐抬升的过程,可惜当前许多大学毕业生还认识不到这一点。